【築僑計畫之四】不一樣的柏林——難民導覽遊
-----築僑,建築外僑與臺灣社會間的橋梁-----
在築僑計畫中,我分享在德交換時看到的各類協助移民移工融入社會的活動。希望透過這些有趣的經驗,引發讀者對該議題的關注,讓更多人因為傾聽而了解,因為了解而改變,築起整體社會與移工間的橋梁。
-----不一樣的柏林——難民導覽遊-----
閱讀柏林地鐵六號線
菈莎是一個來自大馬士革的都市計畫技師,她望著城市就像是閱讀著一本書。離鄉背井來到柏林後,她發揮自己的專長,仔細搜索著各式建築背後可能隱藏的故事。在菈莎帶領的兩小時的柏林城市導覽遊中,她沿著地鐵六號線細細指出城市景觀中移民者逃跑和遷徙的痕跡,並結合自己移居柏林的人生經驗,讓參與者看到柏林截然不同的一面,且進一步深思移民者們與德國人間看不見卻實際存在著的障礙,以及她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在柏林感受到歸屬感的過程。
非營利組織Querstadtein
菈莎是非營利組織Querstadtein的導遊之一,該組織從與眾不同的角度提供柏林城市觀光。最初成立時Querstadtein主要的導遊們是無家可歸的人們,他們介紹露宿街頭的生活,並展示了他們曾經居住的公共空間和位置。而自2016年以來,Querstadtein開始設計另一個以難民為嚮導的導覽遊,以每趟導覽13歐元的價格,逃離敘利亞、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新柏林人開始分享他們來到柏林的經歷,以及對柏林的看法。從他們的角度,柏林人和遊客再一次以嶄新的角度認識這座城市。
「我喜歡Querstadtein的導覽遊,因為每個遊覽都以極富個人特色的視角來進行。每位嚮導都有新故事新地標,而我總是著迷於看到這座城市和人們嶄新的一面。」一位參與者這麼表示。在Querstadtein的導覽遊中,媒體爭論報導的主角們擁有了發言權,他們以柏林城市景觀為背景提供了公民教育。與他人分享經驗和世界觀的過程中,導遊們和參與者們打破一些偏見,並學習透過交流來理解彼此,而不再只是無實際意義的高聲爭論。
輿論戰中建起的平等溝通平台
儘管梅克爾歡迎新移民湧入德國的政策飽受批評,但在政治爭論的同時,像菈莎這樣的人們已經抵達德國,並正在努力適應磨合這個新家園。大量的難民與移民引起了人們諸多疑慮,媒體報導上對恐攻的疑懼、對於社會資源被外來者爭奪的擔憂,都讓許多德國人無法以平等的視角看待這些新面孔。而這些導覽遊正是提供了一個平等溝通的平台。導遊們希望透過表達自己的柏林看法和經驗,來讓人們不再只是以媒體影響下的刻板印象看待他們。「人們對於難民有一些巨大誤解。如果人們了解難民們來到這裡的背景和歷史,他們將開始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因此對話溝通顯得尤其重要。」Querstadtein的另一位敘利亞導遊Samer表示。「講故事是在人與人之間架起橋樑的好方法,這是我們找到如何生活在一起,使社會更美好的唯一途徑。」
為了不讓德國人和難民身處同一個國家,卻成為兩個對立的社區,Querstadtein致力於消除新移民與當地人之間的距離,其本身的辦公大樓內,也有許多移民者與德國人共同生活和工作,並開展其他協助融合的計畫項目。目前很難估計這些企劃的總和能減輕多大的社會擔憂,畢竟報名導覽遊的群眾是一群自費參與的人們,他們願意付錢傾聽新移民的故事,很可能已經對難民有著相當的同理同情。「但至少你可以看到有些事情正在改變。」身為克羅埃西亞移民二代的室友M這麼跟我說道。「儘管不同族群間依舊有著隔閡,但比起我外婆那一代,我們承受的歧視和壓力已經減輕了許多,如果有不幸的暴力事件發生,我們也有很明確的求助管道。」
在德國我看到了許多官方及民間組織為了消除歧視和隔閡所做的努力,這些努力雖然只是漫長無盡的融合之路的第一步,但卻也意味著更多人對此議題的重視,以及改變移民者社會地位和觀感的開始。我不經開始想像,在台灣各縣市生活的移工們,如果他們也有機會成為城市導覽員們,那麼他們會以什麼角度介紹哪些屬於他們的城市角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