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僑計畫】尾聲--堉璘獎學金執行心得

  在申請交換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對於交換/交換學生,都有著我們好像一整年都在四處玩樂的想像。說實在,的確滿多交換學生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因為不想畢業、因為想趁畢業前好好放鬆休息、因為想用低成本玩歐洲……所以申請出來交換。而我確實也有趁著長假到各國旅遊的快樂經驗,但和其他交換學生比起來,我想我可以驕傲地說,比起玩樂,我學到了更多的東西。我的交換旅程,除了在課堂中的專業知識、和國際朋友的交流而學到的東西外,因為獎學金專案,我看到、體驗到,也學到了更多。

  我的專案主題是「面對移民移工」,而我將專案設計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德國積極參與各式各樣協助移民融入德國社會的活動,並將這些經驗整理成文並投稿,讓更多人看到這些有趣的經歷,並進而對相關議題產生關注;第二階段則是回饋台灣,親身參與擔任相關議題的志工,並分享在德國的所見所聞,以自己的行動引發更多人對移民移工的關注。

  在德國,我看到了各式各樣讓不同族群間溝通交流進而促進社會接納異文化的活動。共煮共食的活動,以廚房和餐桌為異文化間的溝通平台,透過一起合作烹煮、品嘗各國佳餚,更進一步了解彼此家鄉的文化並打破刻板印象;地區雜誌以原鄉語言介紹德國社會文化,亦將家鄉文化編寫其中,希望移民者不忘其根本,也讓更多德國人認識他們的故鄉;由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組成的樂團,透過音樂將所有人的身分、國籍等標籤撕去,以一種最平等的方式交流,並擁抱彼此的文化和音樂;讓移民者擔任導遊,用移民者的視角遊覽柏林城市,使媒體爭論報導的主角們擁有了發言權,並以柏林城市景觀為背景提供了公民教育。

  而回到台灣後,我在非營利組織One-Forty的年度攝影展中擔任志工,發現台灣其實並不落於人後。One-Forty是一個針對移工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希望能夠讓每個移工在台灣的這段旅程能夠是充盈豐富而有價值的。One-Forty針對移工的需求開設語言課、商業課、電腦課……等等,希望能讓移工在回到原鄉後能以這些技能創業,或是從事更好的工作;此外也針對台灣人舉辦展覽、活動,希望能徹底撕除社會對移工的惡意標籤和刻板印象。在我參與的年度攝影展中便可以看到移工攝影比賽、樂團、協助移工學習中文的教材包……以及許多發人深省的社會實驗及採訪影片。One-Forty的團隊氛圍很溫馨,而我在擔任志工的這段時間,看到了更多台灣的美好。

  我的專案名稱是「築僑」,想要築起移民移工和台灣人之間的橋樑。而執行專案的這段時間,除了一再被各種活動設計的巧思所驚嘆、被呈現的結果或幕後故事所感動,也因為積極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結識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人們,不經意間彷彿自己也成為跨文化間的橋樑,對著不同人講述其他國家的故事,並讓更多人看見撕除標籤後不同族群間合作共榮的可能性。

留言

熱門文章